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闲观儿媳们争奇斗艳在线阅读 - 第21节

第21节

我点头:“确实是有问题的,哀家觉得宫妃既然喜欢太后,就应该大胆说出来,不要暗戳戳藏心里,她不讲,太后怎么知晓呢?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“当然了,也有可能是怕讲出来,太后不喜欢她,甚至会打她。虽然不知道书里的太后是什么样子,但是哀家这个太后,肯定是喜欢儿媳的,即便是对哀家讲出这些来,哀家也不舍得动手,反而……。”
  “反而会窃喜吧!”姜初照打断我的话,眼眶和脸颊都气到发红,“你可真行啊,朕以为你当初说想要儿媳,只是随便说说,过一阵子就放下了。没想到啊没想到,你竟然一直惦记,明面上夸奖赞赏,背地里喝酒泡汤,什么过分你做什么,反正不怕把朕给气崩。”
  我忍不住皱眉:“你说得太过分了,都是光明正大的事儿,你为什么还分明面背地的,哀家所做诸事,都能拿得上台面,就连泡汤,也是陈太医大力推荐的。”
  他闻言剑眉倒竖,又把墨书巷的小说本子砸在地上。
  我赶紧跑过去捡起来,吹了吹灰尘揣进怀里。
  “这时候倒是不骇脏了,”他语气陡然转凉,“看来是真的宝贝它。”
  他真气人呀,知道我骇脏还故意给我指出来。
  我暗暗愤慨,抿嘴劝说自己:“晨间时候丫头们清扫过地板,所以也没有很脏。”
  姜初照左手撑住额头,右手捂住胸口,跟气蒙了的乔正堂有那么点像:“你是故意的吧,所以假装还看不出来,这故事是在写你。”
  我瞬间僵住。
  灵魂出窍三四秒,赶紧把书从怀里掏出来:“容我再看看,确实没想到呢。”
  “你怎么……还一脸期待的样子?”
  我摸上自己的脸:“有吗?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又看了一遍,发现文中的太后与哀家确实有那么一点像,比如这个年龄,她是二十,哀家也是二十;比如她没了丈夫,哀家也没了丈夫。但又不是很像,文中的太后是故作端庄,但我扪心自问,儿媳们在的时候,我应该是由内而外地端庄吧?
  觉得不太确定,就问身旁的姜初照:“你觉得哀家端庄吗?”
  “端庄个……”他没说下去,但哀家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。
  我:“所以,陛下觉得,这是宫里某位嫔妃写的?”
  他靠在椅背上,疲惫地点了点头:“是。”
  我不解:“这就奇怪了,宫里的妃子是不允许出去的,那这故事是怎么交付到墨书巷的?”
  姜初照勾起食指敲了敲桌沿:“这就是问题所在,有人不但写了,还把故事送了出去印刷成册。此种行径实在是胆大包天。”
  “或者陛下换个角度想,书中的人物跟哀家没关系,写这故事的人也不是皇宫里的人,有可能只是做了个梦,来了灵感,就随手写了。”
  姜初照骤然挑眉:“你到现在还在给你的儿媳们开脱?”
  “也不是什么大事呀,”我好声好气地劝说他,“哪怕是宫里的人又如何呢,人家姑娘嫁进来本来就远离了爹娘兄嫂,孤单寂冷,你又不常去探望,还不许人家有个爱好,写写画画给自己找点事儿做吗?”
  “她们对你有那样的心思!”
  “……又生不出孩子来,你发这么大火干什么?”
  他恨恨舔牙,仿佛要将我拆骨入腹:“你可真行啊乔不厌,宫外二十个,宫内二十个,你处处留情,倒是一点也不嫌多。”
  我梗着脖子不肯低头:“你父皇有一百二十个呢,哀家这些才是他的三分之一。”
  他瘫在椅子上,望着殿梁,唇齿溢出一阵又一阵冷笑。
  良久之后,才继续道:“朕直说了吧。已经让苏得意调查过了,这一批秀女里,十六岁的有宁嫔,程嫔,韩婕妤,师美人,卢美人。”
  我听着他这个名单,思索道:“卢美人会写诗。”
  “肯定不是她,”姜初照倒吸了一口气,“想到她作的那首诗,朕就牙疼。这种文学素养,怎么能写出墨书巷这种水平的书来。”
  我隔着衣袖握住他的手臂,欣慰不已:“陛下终于意识到墨书巷的水平很高了对不对?”
  他凉飕飕地看向我:“别打岔。”
  我缩回袖子:“好。”
  “苏得意说韩婕妤和师美人都喜欢绣花,闲余时间几乎都在绣东西,目前她二人合作,正在加班加点地绣大祁山水图,说是万寿节那天给朕贺寿用。”
  我在胸前比了个大拇指:“这礼物得费不少心思吧,真了不起嘿!”
  他睨我一眼,语气有点酸:“是啊,比随便买的批量织造的软甲用心多了。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“宁嫔比较爱看书,苏得意说她整日往藏书阁跑,进宫这些时日,已经看完二十多本。而且据说,晚上醒了,也会点上烛灯,再看一会儿才睡觉。”
  我深有同感:“哀家理解她,哀家看墨书巷的时候,也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。”
  姜初照磨牙:“人家看的是藏书阁的书。”
  “唔,打扰了。你请继续讲。”
  “程嫔爱喝酒这一点,倒是和小说里的‘宫妃’很像。新婚家宴那天,她表演的琵琶,水平奇差无比,抹琴弦跟扯大锯一般,显然没把心思花在这上头,随便表演一下只为了把流程走完。到了后半段,她就一直在那里喝酒,闲散自在得像是天外神仙。”
  “程嫔确实爱喝酒,但是你说人家弹琵琶像是扯大锯就有点过分了,哀家听着是能入耳的,没那么差。”
  “那等太后生辰,让她给你弹一个时辰。”
  “使不得……哀家错了。”
  “除了程嫔外,有个人虽然不是十六岁,但是嫌疑也很大。”
  我洗耳恭听:“谁?”
  姜初照目露凶光,挤出一个阴森森的笑:“云妃,十八岁,昨日跟你去成安殿后边泡过汤池。”
  第26章 主意
  “云妃?”
  “朕都打听过了,这两回请安,云妃每次发言都挑你喜欢的说,甚至想每天都来给你请安,说明她很想见你,”姜初照语气严肃,但分析得很在点子上,“她可是赵太傅的孙女。赵太傅博览古今,饱谙经史,曾是父皇的老师,他的孙女学识自然不会太差。”
  我听完他这分析,觉得既心怯,又欣喜。心怯的是万一云妃真的喜欢哀家,哀家又没法答应她,她岂不是会难过;欣喜的是,如果墨书巷的主笔大人就是哀家的儿媳,那她以后写的主打故事,哀家岂不是可以第一个看到。
  而且,她之前写的主打故事,有一些地方哀家并没有领悟透彻,问过醉花楼的姑娘们,她们也不是太懂,若是请云妃过来当面讲一讲,岂不是妙绝?
  姜初照好像看穿了我的想法,摸过桌上姜茶喝了一口:“母后甚至有些开心,想当第一个看故事的人对不对?你想错了。如果真是云妃写的,朕就罚她去藏书阁抄书,去绣大祁江山图,让她一点写书的时间都没有。”
  我有点气,想了会儿跟姜傻狗商量:“如果真是她写的,就把她从皇宫里赶出去吧。”
  姜初照对我笑了一下,那笑容把我瘆得不轻:“放她回家,好让她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搞创作?母后想得可真美呀。”
  “陛下,”我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,“这事儿不好办,需要从长计议,不能着急。”
  姜初照悠然抬眸打量我,也不接话,俨然已经看透了我,知道我根本没什么打算,只是想拖延时间。
  “再过三天就是陛下生辰了,这时候惩罚嫔妃怕是不好,哀家觉得咱们一大家子人应该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地给陛下庆生,所以,”我满脸堆笑,“不如万寿节过后再追究呢。”
  姜傻狗点了点头,准了。
  “既然都是一家人,那哀家还有一个想法,”见他没发火,我便举起手掌,得寸进尺,“宫宴那天,就让容妃也来行吗?”
  姜初照直起身来,好像很不喜欢我这个提议,所以语气很差:“你怎么还想着她?”
  我看着他说:“你不让她来给哀家请安,她就真的没过来,但你这样针对她其实很不公平。在你看来,你只不过是不让她来凤颐宫而已,但在整个皇宫的人看来,就是陛下不喜欢她,太后不想见她。其他嫔妃可能会因此瞧不起她,皇宫里这些太监宫女也就不会把她放在眼里,更别说好好照顾她。”
  并不是因为我心善。
  只是因为上一世体会过,所以就很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人心凉薄。
  况且,我来皇宫的理想之一,就是身居后位,看儿媳们欣欣向荣,争奇斗艳。
  缺一个,都觉得少了一分色彩,差了一丝妩媚。
  姜初照黯然了很久,不知道在想什么,整个人都变得阴郁起来。
  “后来,我反思过很多次,”他终于开口,语气缥缈得像是湖中月影,海上蜃楼,不知所起,又不明所终,“比起余知乐,确实是我的错更多一些。”
  我约莫恍惚了一下,然后道:“可不就是呢。容妃喜欢你到骨子里,你瞧瞧你都对她做了些什么。”
  又是长久的沉默。
  他缓缓起身,留下一句“你不懂”,就走了。
  完全没了那会儿在殿内又气又急,来回跺脚时的精气神。
  *
  我带着林果儿去了琉采宫。
  上辈子这个时节,我也来看琉采宫看过余知乐一次,具体是哪一日我记不得了,总之是万寿节之后。
  那一世的万寿节家宴她未曾出现,我在宴上问了一句,娴妃回答说容妃病了,怕把病过给陛下,已经一个多月不曾侍寝了。
  后来,她久病不好,我便带了个丫头一起过去琉采宫瞧了瞧。
  并不是看笑话的意思,确实也有那么几分担忧。当然若说很担心她,一定要确认一下她过得好不好、吃得饱不饱,倒也不是。
  大概是介于“担忧”和“看戏”两者之间的,某种复杂感情吧。
  总之,我对余知乐和对邱蝉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  到了琉采宫才发现,她其实没有生病,只是心情不好而已。
  余知乐有一个习惯,她心情不好的时候,会疯狂写字,且是写的是方正平直爽利挺秀的楷书,而且心情越差,写得就越好。
  乔正堂曾对她这习惯大加赞叹,赞叹的同时当然不会忘了贬低自己的女儿:“你看知乐,她心情好的时候弹琴,心情不好的时候练字,无时无刻不在打磨本事,锤炼技艺。再看看你,心情好和不好完全瞧不出什么两样,这些年四处犯错,八方招惹,无一样拿得出手的才学,倒是养成了一身下跪磕头的好本事。”
  我点头称是:“父亲大人说得对,女儿确实不行。”
  因为我只认错,没反思,且认错太快,显然没过脑子,所以又被罚去给祖宗磕头。我这身下跪磕头的好本事,真真正正是乔正堂一手培养起来的。
  思及此处不由去想,哪怕我做了太后,面对姜初照的质疑和训斥,还会不由自主地心虚膝软,是不是就是因为乔正堂对我的这种长年累月的栽培?
  这一世的余知乐,依然在练字,且沉溺其中,奋笔疾书,不闻窗外诸事。
  还是她身旁的小丫头提醒了她,她才抬起头来。看着我怔了好半晌,才提着裙子走到我面前,俯身行礼道:“太后万福。”
  “快起来吧,”我委身坐在椅子上,“你也过来坐,哀家有话要跟你说。”
  她坐下来,缓缓抬眸问我:“太后有什么话要说?”
  我本来打算直接告诉她,家宴她也可以参加了,但不知道为何,话到了嘴边却又咽了下去,揪出一个不那么愉快的话茬来:“如你所愿,终于嫁给陛下了,现在是欢悦多一些,还是后悔多一些?”
  她面上不见悲喜,眼神清明依旧:“回太后,欢悦不多,但并不后悔。”